3月5日下午,国际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期博士沙龙在国际楼310课室开展。本期沙龙由王柏荀博士主讲,主题为:国史青铜一生相伴——青铜器大家陈佩芬先生,30余名学生参加。
王博士介绍了青铜器的发展历程。青铜器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自商朝开始,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工艺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思想的指导下,主要用于铸造青铜礼器与兵器。相比其他文明古国,中国青铜工艺的发展水平高,展现出灿烂的异彩,在使用领域、工艺手法及其负载的精神文化方面均独树一帜,是人类最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陈佩芬先生1935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52年始任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上海博物馆征集编目组组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青铜研究部主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任教授、上海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上海钟鼎艺术品鉴定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唯一的女性。上海博物馆所藏青铜器文物六千余件,多从冶炼厂和废铜仓库中抢救而出,其中从废铜中抢救出的青铜器达三万多件(不包括古钱币),不乏夏代晚期和商代早、中期精品,其中许多由陈佩芬先生经手。她的著述以文献资料与铭文相结合,资料翔实,立论准确,解读了许多历史疑案,填补了青铜器研究的空白,蜚声国内外学术界,为我国青铜器的保护、鉴定和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佩芬先生与青铜器相伴一生,为我国国史、文化和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博士在本期沙龙中穿插讲述了文物龙耳尊、编钟、子仲姜盘、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的故事,展示了大量的文物照片,以生动的讲解方式回顾了陈佩芬先生的经历与成就,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为同学们以何种态度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第一期沙龙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