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公布了2025年度校级数智融合优秀课程的立项名单,国际学院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国际金融学》两门课程成功获批立项。为充分发挥优秀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国际学院于6月11日至18日精心组织开展了校级数智融合优秀课程公开示范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全体专任教师搭建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平台,助力教师探索AI赋能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6月11日,国际学院举办了第一场公开示范课,课程为《国际金融学》,由金融教研室青年骨干教师张熙然主讲。在课堂导入环节,张熙然老师运用虚拟教师还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开端,带领学生回顾历史背景。学生通过超星平台智慧出题系统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并借助知识图谱直观串联相关理论,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新知讲授环节,张熙然老师以“香港金融保卫战”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AI生成的香港攻防模拟面板,沉浸式复盘历史事件,围绕保卫联系汇率制、资本流动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度讨论。讨论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豆包软件提交自己的答案。“豆包”老师依据各组答案体现的观点深度、逻辑架构、团队协作表现以及AI工具利用度,自动生成评分并给出优化建议,有效提升了课堂反馈效率。此外,张熙然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在应对索罗斯冲击时所采取政策的差异,以此培养学生扎根中国大地的金融理念。在课堂总结环节,张熙然老师运用VR技术创建虚拟课堂,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并通过场景化任务推送实现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深化对国际金融实践的理解。
6月18日,国际学院举办了第二场公开示范课,课程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由国际商务教研室青年骨干教师陈睿卿主讲。本次课堂聚焦于贸易情境下关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这一主题。在课堂导入环节,陈睿卿老师借助超星平台 AI 技术分析学生对前期内容的理解度,生成动态知识图谱呈现学习薄弱点并定制教学路径,确保课程有针对性。在新知教授环节,陈睿卿老师系统性围绕小国贸易中关税对福利影响的三大维度进行讲解,同时运用AI 技术赋能教学,通过DeepSeek 平台生成定制代码,动态绘制关税施加前后的社会福利变化图像,借助动画演示展示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导致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福利变化情景,还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中国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关税政策的多方面意义,深化理论知识应用价值。在总结反思环节,陈老师列举真实案例并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最后依托AI 知识图谱监控整体达成度并推荐定制化学习资源与复习路径。
此次国际学院校级数智融合优秀课程公开示范课活动已圆满结束。活动中,两位青年骨干教师积极运用AI技术赋能教学,为学院全体专任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范例。后续,国际学院将充分发挥优秀课程的引领作用,激励更多教师主动探索AI赋能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张熙然老师《国际金融学》公开课现场
陈睿卿老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公开课现场
学生运用AI数据面板展开讨论学习
学生运用“豆包”软件参与课堂问答互动
我院教师观摩公开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