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挖掘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国际学院《英语写作II》课程组积极探索AI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
经课程组多次研讨,老师们指出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教师批改反馈周期长、个性化指导覆盖不足等问题。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英语写作II》课程教师尝试引入豆包写作反馈系统,构建了“学生写作-教师初评-AI深度分析-双向反思”的新型教学闭环。以赖敏洁老师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完成基础性批改后,学生可借助豆包APP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作文进行多维度解析,精准识别语法错误、词汇搭配问题,并分析论证结构的逻辑性。学生对照教师评语与AI的修改建议进行双重反思,自主辨析修改方案的合理性,逐步建立对写作问题的元认知能力,实现从“被动接受修改”到“主动诊断问题”的认知升级。
为规避学生对AI技术过分依赖的风险,赖老师针对授课班级精心设计了课后AI工具探究性小组任务。本次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AI写作辅助工具,从语法纠错准确率、词汇优化建议有效性等维度对AI工具输出进行校验。学生可以通过对照AI修改结果与人工批改结果,识别技术在复杂文本处理中的局限性,将技术应用转化为研究课题,实现从“工具使用者”到“技术审视者”的角色升级,从而有效提升对AI技术生成信息进行甄别和反思的能力。
在成果展示环节,会计学(创新班)和金融学(创新班)班级学生创新性地运用AI虚拟数字人进行汇报。他们借助AI软件,使数字人能根据汇报内容动态调整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还能生成学术研讨现场、演播室等可视化背景,将抽象文本转化为沉浸式场景体验。这种多模态交互形式不仅突破了时空限制,还通过数字化留存提升了知识传播效率,重新定义了课堂互动范式。
国际学院《英语写作II》课程组借助AI技术赋能教学实践,成功将AI技术融入英语写作教学。从解决传统教学难题,到规避学生过度依赖风险,再到创新成果展示形式,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更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教师+AI批改
AI软件批改模式
学生使用虚拟数字人进行成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