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国际学院语言教研室开展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场期初公开课暨教学研讨活动。国际学院副院长杨粤青、英语读写教研室主任蒙巧以及教研室老师总计17人出席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参与研讨的课程是《翻译实践》,主讲老师是英语听说教研室青年教师孟昱辰。孟老师以“动态对等理论、增译法与省译法”为核心主题,将抽象翻译理论与鲜活企业案例无缝链接,呈现了一场内容充实、启发性强的翻译课。
课程伊始,孟老师通过对比华为与索尼的企业宣传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外企业外宣文本的差异,自然引出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翻译应追求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的相似性,而非形式的机械对应。他以“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等生动例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动态对等、分层对等和读者反应论,使抽象理论变得直观易懂。
在翻译技巧讲解环节,孟老师重点阐述了增译法与省译法的应用场景与实践要领。他结合企业简介实例,如增译地名背景信息(如“新英格兰”补充为“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省略中文冗余表达等,清晰展示了如何通过信息增删实现译文的自然流畅与文化适应。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豆包翻译助手,现场翻译美的集团简介等材料,孟老师即时点评、引导修正,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公开课结束后,与会教师在国际楼207就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课堂设计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老师一致认为孟老师授课内容饱满、步骤清晰,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实战训练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翻译热情,也展现了其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娴熟的教学艺术。同时,老师们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如通过放慢实操节奏、增加学生思考时间;利用AI对翻译文本进行深度对比分析与准确度评估等。
孟昱辰老师《翻译实践》公开课现场
语言教研室集体听课现场
课后研讨会议现场